在这之前,第一批同类型的驳船就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往北走了,还在好几个海域做了登陆测试。大家普遍觉得,解放军这一连串的动作,说明他们正在实实在在地为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做准备。以前大家都觉得台湾海峡像一道没法跨过的天险,但现在看来,它很快就要变成可以从好几个地方突破的登陆通道了。

“海上钢铁浮桥”:颠覆传统登陆作战模式。此次引发关注的新型“水桥”驳船,其设计理念极具创新性。它通过自升式支腿稳定船体,并利用伸缩跳桥进行快速拼接,能在浅海区域迅速搭建起临时浮动码头。这意味着,大型民用滚装船无需依赖易遭摧毁的固定港口,即可在无靠泊条件的滩头直接卸载主战坦克、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。
据美国智库分析,三艘此类驳船串联,即可形成超过800米长的海上通道,在40分钟内完成一个150辆作战车辆合成营的全员全装卸载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有些驳船和民用渡轮用的是一样的建造平台,设计上也能很好地配合在一起。要是一打起仗来,能很快把好多民用船只都动员起来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军民一起用的投送系统,平时能运货,战时就能运兵。
有数据表明,咱们中国的滚装船队,总的运货能力已经是美军那种类似船只的2.5倍了,但是造船和运营的成本却只有美军的二十五分之一,这兵力投送的能力和省钱程度,真是太让人吃惊了。

台军反登陆体系面临“全域失效”危机。新型驳船带来的战术变化特别大,最关键的是它完全改变了传统登陆作战受地理条件约束的局面。以前啊,台军搞防御演练的时候,老是把精力放在封锁西海岸那几个条件好、适合登陆的滩头,还有主要的港口上,而且围绕这些地方,他们可是花了好多年时间来修筑反登陆的防御工事呢。
然而,这种能在任意海岸线——哪怕是遍布碎石的崎岖东岸——快速搭建临时码头的能力,使得台湾全岛长达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,几乎任何一段都成为了潜在的登陆点。西方军事专家指出,这套驳船系统让台军经营多年的传统反登陆体系面临“全域失效”的窘境,迫使台军不得不重新评估并分散其防御部署,这在战略上已陷入被动。
登陆驳船的“暴兵”并非孤立事件。近期,一连串相关动作为此提供了清晰的战略背景:

兵力调动:AIS信号显示,有至少7艘咱们中国的滚装船从渤海湾一路往南开,这是继去年9月有5艘船进行演练之后,又一次开展大规模远程投送演练。
严肃警告来了:中国国防部直接对“台独”分裂势力发出警告,说他们在解放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,纯粹是自不量力、以卵击石。
法律与安全行动:厦门警方连续发布悬赏通告,我们正在征集对岸台军“心战大队”那些骨干人员的犯罪相关线索;同时,中方发布了相关文件,再次强调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不容置疑、不能被挑战的。在资源管控方面,中国加强了对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管理,尽可能地限制美欧在军工生产方面的能力,阻断他们向台湾地区进行军售的供应链。

从第二批登陆驳船加快速度建造,到民用船队一起搞联合演练,再到各个领域都配合着采取行动,这一连串的动向都说明,中国大陆正以超快的效率和坚定的决心,打牢跨海作战的能力根基。这套立体投送体系,成本低、效率高、还特别灵活,正在悄悄改变台海的力量对比。
等登陆的地方变得没法提前猜到,台湾海峡这个曾经的天然屏障也变成能轻松通过的道路时,种种迹象都在显示,改变历史的时机正在慢慢到来。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