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李显龙称中国已老印度尚年轻,未来能赶超!藏着新加坡在中美印之间的战略卡位,印度有发展陷阱

李显龙的表态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口学分析,而是新加坡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精准发声。这个国土面积仅728平方公里的国家,早就把“平衡术”玩成了生存本能。经济上它深度依赖中国,毕竟中国是多数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,新加坡自然不愿错失与这个18万亿美元经济体的合作红利。安全上却又不得不倚重美国,樟宜基地对美军的开放权限,本质上是为自己撑起一把看似可靠的安全伞。2025年计划与印度进行11次联合军演的安排,更像是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悄悄落子——既向美国展示了对“印太战略”的配合,又通过拉拢印度为自己增加与中国对话的筹码。

李显龙的表态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口学分析,而是新加坡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精准发声。这个国土面积仅728平方公里的国家,早就把“平衡术”玩成了生存本能。经济上它深度依赖中国,毕竟中国是多数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,新加坡自然不愿错失与这个18万亿美元经济体的合作红利。安全上却又不得不倚重美国,樟宜基地对美军的开放权限,本质上是为自己撑起一把看似可靠的安全伞。2025年计划与印度进行11次联合军演的安排,更像是在中美博弈的棋盘上悄悄落子——既向美国展示了对“印太战略”的配合,又通过拉拢印度为自己增加与中国对话的筹码。

李显龙称中国已老印度尚年轻,未来能赶超!藏着新加坡在中美印之间的战略卡位,印度有发展陷阱

更值得玩味的是新加坡政坛的分工配合,总统尚达曼负责试探中美反应,总理黄循财聚焦务实合作,李显龙则牢牢守住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”的底线。这种错落有致的表态策略,说白了就是为了在大国夹缝中实现利益最大化:既不得罪能提供安全保障的美国,也不疏远能带来经济实惠的中国,同时还想借着印度的崛起预期预留未来的合作空间。毕竟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量直接关系新加坡的国运,任何大国脱钩或区域失衡都可能砸了它的饭碗,拉上印度这股“年轻力量”,无疑能为区域平衡多添一份保险。

可李显龙口中“尚年轻”的印度,真能如预期般扛起制衡大旗吗?答案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。印度国防部不久前公布的15年国防计划看着雄心勃勃,又是核动力航母又是国产舰载机,可仔细拆解全是经不起推敲的漏洞。军事预算不足早已是公开的窘境,就算逐年增加,与它动辄上百亿美元的装备采购清单相比仍是杯水车薪。更致命的是核心技术的缺失,航空发动机、先进雷达、精确制导技术这些现代军事装备的“心脏”与“眼睛”,印度基本依赖进口,所谓国产化率超76%的“维克兰特”号航母,核心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全是舶来品。

军事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工程,它与国家工业基础、教育水平、政策稳定性深度绑定,而这些恰恰是印度的短板。印度劳动参与率仅40.8%,远低于中国的66.4%,约24%的成年人还是文盲,这样的人口结构与其说是“红利”,不如说是“负担”。军队现代化需要的是掌握精密制造的技术工人,需要能研发芯片和传感器的工程师,可印度制造业占GDP比例从2014年的17%跌到约13%,连基本的产业链都凑不齐,谈何军工自主?政策的朝令夕改更让外界失去信心,2023-2024年三次调整新能源外资规则、两次修改数字服务税,这样的环境里,军工企业连长期规划都不敢做。

展开全文

李显龙称中国已老印度尚年轻,未来能赶超!藏着新加坡在中美印之间的战略卡位,印度有发展陷阱

对比中国的发展路径,印度的陷阱看得更清晰。中国能在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核能等领域持续突破,靠的是1986年就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打下的人才基础,靠的是制造业占全球增加值30%的产业支撑,靠的是几十年稳定连贯的发展战略。印度一边喊着“自力更生”要摆脱技术依赖,一边又在农业、服务业设置重重保护壁垒,连RCEP这样的区域合作框架都敢退出,等于主动关上了借助国际资源完善产业链的大门。这种矛盾的政策取向,让它的军事雄心沦为纸面文章——没有强大的民用制造业打底,军工发展就是无源之水;没有开放的合作心态,核心技术永远只能看人脸色。

新加坡显然也清楚印度的成色,所谓“赶超论”更像是一种战略试探而非真心预判。李显龙特意点出印度2048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超11亿,实则是在提醒中美:这个国家有潜力但需引导,而新加坡愿意做这个“中间人”。这种卡位既讨好了美国,又没得罪中国,还能让印度感觉自己被重视,堪称小国博弈的典范。但新加坡的精明改变不了基本事实:印度的发展陷阱不是“年轻”就能跨越的,人口优势转化不成工业能力和技术实力,再年轻也只是空有体量。

中国的“老龄化”也绝非李显龙暗示的“衰退信号”。39岁的年龄中位数背后,是66.4%的劳动参与率、96.4%的识字率,是能造出航母、空间站的完整工业体系,是占GDP27%的制造业基础。这些实打实的实力,不是靠年龄数字就能轻易超越的。印度要想真正崛起,先得把教育抓起来,把政策稳定下来,把产业链补起来,而不是沉迷于“人口年轻”的自我安慰。

李显龙称中国已老印度尚年轻,未来能赶超!藏着新加坡在中美印之间的战略卡位,印度有发展陷阱

说到底,李显龙的言论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新加坡在大国间的生存智慧,也照出了印度发展的真实困境。军事与国力的竞争从来不是“年龄竞赛”,而是制度、产业、人才的综合比拼。印度若跳不出自己挖的陷阱,再年轻也只能是“潜力股”永远变不成“绩优股”;而新加坡的平衡术玩得再精妙,最终还是要靠区域大国的理性竞争来保障自身安全。所谓“赶超论”,听听就好,真要信了,那才是犯了战略上的糊涂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62134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