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

金岩高岭新材启动全球发售:净利润增速放缓至8% 收入成本双重挤压利润空间 产业基石或为资源置换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      出品: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

      作者:喜乐

      金岩高岭新材于11月25日启动全球发售,预计于12月3日在港交所上市。本次IPO采用定价发行,发行价为7.30港元/股,基础发行股数为2430万股,绿鞋后发行股数为2795万股,对应发行规模为1.8亿港元-2.0亿港元。承销团方面,国元国际及民银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,建银国际、星展银行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。

     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放缓至8% 与过去三年高达48.6%的复合增速形成鲜明对比

      金岩高岭新材在中国专营煤系高岭土,拥有横跨从采矿、研发、加工到生产、销售的全价值链的整合能力。作为中国煅烧高岭土产品的主要生产商,公司的业务以丰富且优质的煤系高岭土矿产资源为依托,主要生产精铸用莫来石材料和耐火用莫来石材料等产品,是精铸型壳和耐火材料的重要材料。

      过往三年,公司业绩曾呈现高速增长态势:2022-2024年,金岩高岭新材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,分别约为1.90亿元、2.05亿元和2.67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约17.4%;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0.24亿元、0.44亿元和0.53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约48.6%。但增长动能已显疲态,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,公司实现收入 1.3 亿元,同比增长 15.9%,净利润 0.22 亿元,同比增速放缓至 8.4%,净利润率也下滑至 16.6%(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参考公司在新三板披露的半年报数据)。

      收入端低毛利产品占比增加 销售均价低于行业水平 成本端年均投入近3亿元

      业绩增速换挡的核心症结,在于产品端“以价换量”的被动策略与成本端持续增长的资本开支形成双重挤压,毛利率下行压力日益凸显。曾作为营收支柱的高毛利产品精铸砂粉(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5.5%),行业增速达7.0%,但其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8%大幅收缩至2025年上半年的63.4%;而行业增速仅3.1%、毛利率仅18.5%的耐火用莫来石,收入占比却从2%飙升至23.5%,直接拉低了整体盈利质量。为争夺市场份额,公司不得不陷入价格战:精铸用莫来石均价从2022年1554元/吨的溢价水平,骤降至2025年前五个月1307元/吨,较行业预测均价折价超10%;耐火用莫来石更是连续两年低于行业均价,2025年前五个月价差扩大至112元/吨。

      与此同时,唯一矿山的长期运营及资本开支压力居高不下,2022-2024年公司运营开支与资本开支合计分别达2.12亿元、3.83亿元及3.30亿元,根据公司及三方预测,未来年均投入运营及资本开支将达2.80亿元。随着矿山剩余16年采矿期推进,开采难度与环保合规成本还将持续上升。产品端降价与成本端增支的双向挤压,意味着公司毛利率后续可能进一步承压,盈利空间将持续收窄。

      公司目前仅依赖安徽省淮北市的一座高岭土矿山支撑全部产能,截至2025年5月31日,该矿资源总量1864.9万吨(其中探明236.6万吨、控制899万吨、推断729.2万吨),按年产能40万吨测算,剩余采矿年限仅16年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公司目前暂无收购新矿山或拓展新业务的规划,若现有矿山出现开采事故、年限提前耗尽等情况,将面临无替代产能的风险。而公司自身“造血”能力不足,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处于低位,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大额净流出,多年来全靠融资活动维系现金流平衡,本次IPO募资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关键抓手。

      基石投资者全靠产业合作方支撑 缺少财务投资者站台公司价值

      基石投资者方面,本次共引入4家基石投资者,合计投资7622万港元,占基础发行规模的43.0%。4家基石投资者均为产业合作方,分别为平煤神马、创力集团、淮北金源工贸、德高矿山,未引入任何财务投资者。这一现象直接反映出公司价值尚未获得资本市场专业机构的认可,此次引入产业投资者更可能是基于业务资源置换的考量。而这种绑定式合作暗藏隐忧,后续在原材料采购、产品销售等业务开展中,公司可能因依赖产业投资方的资源支持而丧失部分议价权,进一步挤压本就承压的毛利率。 

金岩高岭新材启动全球发售:净利润增速放缓至8% 收入成本双重挤压利润空间 产业基石或为资源置换

      值得注意的是,2023年皖淮投资入股时,公司估值仅3.99亿元(约4.37亿港元),此次上市后估值将升至7.1亿港元,涨幅近62%。然而,公司业绩增速已明显放缓,且缺乏新的增长点支撑估值溢价。短期内由于公司流通盘较小,可能面临炒作风险,但中长期来看,由于港股市场对传统材料类小市值公司估值向来保守,可能出现股价回落的风险。

责任编辑:公司观察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水虎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66934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