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当我们在聊补贴时,巨头们在聊什么?
外卖大战之初,不少人聊到美团的护城河问题,如今随着补贴力度的持续缩小,外卖大战逐渐熄火,我们也能好好审视下这次的战果了。
据电商头条消息,趋于平稳的9月份,美团日均单量约9000万左右,淘宝闪购日均单量约7500万左右。
而在此之前,2024年美团外卖日均单量大约在7000万左右,市场总单量大约在1亿单左右,也就是说这场补贴战争打下来,美团不仅没失地,反而越打越强了。
而阿里呢,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市场份额,外卖的蛋糕做大了,本地生活的入口也打开了,即时零售的消费习惯也打出来了不少,一场厮杀最终变成了共赢。
事后诸葛亮来看,美团的护城河不仅有,而且够深,巨头们的生态,不是一场短期补贴就能打散的。
也借此,聊聊巨头们的护城河。
一、巨头的壁垒:用户习惯、生态规模与资源优势
巴菲特在投资时将护城河的地位提得很高:“就投资一家企业而言,关键不在于其所在的行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,也不在于企业取得多大的增长,而在于‘护城河’有多深。”
而巨头之所以是巨头,就在于其长期持有的难以被对手模仿和超越的竞争优势,这种“抗击打性”就是巴菲特最喜欢强调的护城河。
这种无形资产可以是牢固的用户习惯,可以是规模化的聚合服务,也可以是独特的资源技术。
用户习惯是巨头们最基础,也是最难养成的护城河生态。
在今年二季度财报发布之初,美团口碑利润遭受打击的时候,我们就谈论过想要探究美团的护城河,顶着补贴时期的利润问题没有意义,要看补贴停止后,美团的用户留存。
事实证明,抛去补贴后美团依然有着强大的「用户习惯」,展现了其竞争的耐久力。
这方面与美团较为相似的巨头还有滴滴。外卖解决的是“吃”的需求,打车解决的是“行”的需求,牢牢领跑出行领域的滴滴,在用户消费习惯上也有着极为深邃的护城河。
用户选择使用一个平台的原因有很多,推广多、补贴多等,但让一个用户形成习惯的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好用。
好用两个字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实为不易。
像滴滴想要让用户觉得好用,需要的不仅是庞大的司机团队、强大的算法技术、细致的服务设计,还要尽可能压缩成本,给出一个用户满意的价格,
下雨天运力紧张的时候,怎么样才能最合理规划订单分配?压缩成本的时候,又如何找到那个让司机和顾客都满意的价格区间?
此外,这种服务还要经年累月地持续保持领先,才可能触达用户心智,形成消费惯性,最终固化为在打车领域的用户习惯。
滴滴就是在强大的算法实力下,最大化多边利益,它需要对双边伙伴产生价值和吸引力,并建立起符合其定位的平台分工与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,保证各方有利可图。
前不久滴滴司机的座谈会上,一位孙姓司机直言道:“大家关心的是今天跑了多少小时,拉了多少钱。相同的时间,收入能变多,我就拥护你。”
司机们的需求很简单很直白,他们永远支持给他们带来切实利益增长的那一方。
网上从来不缺乏吐槽巨头们服务、价格的评论,但沉默的大多数依然选择成为他们忠实的用户,因为你真的很难找到比他们更好用的服务。不断增长的单量数据,才是真正的战线。
这种用户习惯的护城河很难被短期补贴所取代,背后的风控、客服、管理能力是无数实战打磨出来的,庞大的服务数据也为巨头们的算法与AI模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,让护城河活水不断。
规模化的聚合服务方面有代表性的是阿里。
阿里的护城河是巴菲特最喜欢的那一类,即“动态加固和拓宽的护城河”。评价阿里的护城河,就不能局限在一个行业与服务上,而是综合性的规模化生态。
如今看阿里电商、物流、支付、出行、外卖、内容、AI、云计算等,仿佛一切消费都有它的身影,这些年不断地进行版图扩张。
但阿里的扩张不只是版图上扩张,而是打下一个领地,就要将这部分资源整合进自己的生态之中,这些各领域的规模化生态串联起来,就成为阿里巴巴当下最深层次的护城河。
其实单一看很多阿里旗下的品牌单独的护城河没那么深,比如当下比较火的高德地图。
高德地图也在做打车,但聚合打车和滴滴、曹操这些打车平台不是一个思维,高德这类聚合打车平台的本质是流量生意,做的是流量服务。
也因此高德的打车就很难形成滴滴那样的护城河生态,但把这份流量放进阿里生态中,价值就不一样了。
扫街榜对阿里本地生活生态的价值可以说是巨大的,为其大消费平台一直难以攻破的到店业态提供了入口。
像阿里这样的规模化巨头,它们并不追求所有业务都盈利,而是在整体上达到生态生产效率的提升。
也因此巨头们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动态调整经营战略,适合盈利的赚钱、适合流量的引流、适合发展的投入,内部生态循环向上。
就像这次外卖大战,如果阿里没有这么多年给饿了么的持续输血,今年淘宝闪购也难上桌下注。
独特的资源技术方面,不得不聊一下拼多多,毕竟价格资源,也是资源。
拼多多购物模式下,这些各色的商品带着低价向你“撞”来,它就是以很直白的价格摆在那,让你看见,让你心动。
拼多多激活了县域制造能力与村域经济,跳过了分销、品牌商、推广费,从工厂/农田直达消费者。
砍一刀的游戏社交模式其实很好用,在获客成本逐渐拔高的时期,拼多多的游戏式社交裂变不仅能用最低的成本拿到垂直流量,也能通过社交的形式将零散的消费需求整合成规模,在议价权上更有优势。
而低价与流量背后,是拼多多对效率的诠释。
拼多多成立的2015年,正是中国低线城市“触网”的关键年份。2015年6月快手用户数量破亿,而短短八个月时间,2016 年 2 月快手用户数量从 1 亿涨到 3 亿。
在当时拼多多抓住了这一趋势,握了效率的生死线,简单粗暴地压缩了中间过程,用出厂价打最直接的价格敏感牌。
拼多多这套打法跟当下的直播带货有些类似,都是直接对接生产源头取得的价格优势,只不过这玩法它十年前就在用了。
而为了维持这份独特的价格资源,拼多多至今仍在深挖。
拼多多今年的最大动作就是千亿扶持商家端,甚至不惜为此断掉自己利润高增长的“奇迹”。
外卖补贴大战好歹是对外的竞争,而拼多多是主动降速去补贴商家,为的就是能确保未来一段时间能持续保持自己在商家端的价格优势。
巨头们的护城河特色各异,但都经历了用户的检验,它们用时间证明了领跑者的底蕴。
二、AI时代下,吃尽红利的仍然是巨头们
虽然巨头凭借强大的护城河难以被撼动,但小微独角兽也有自己的生长空间。
比如说DeepSeek。
2024年底DeepSeek的破圈可谓是掀起了AI元年的序幕,而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,DeepSeek成立于2023年6月,也就是说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名震全球。
新技术、新模式下,还有不小的空间可以被挖掘,在拼多多崛起之前,很多人也认为电商格局就是阿里与京东的较量。
但即使是“全民接入”的DeepSeek,也经历过被腾讯元宝反超的情况。
2025年2月份,DeepSeek-R1风靡全球后变得非常卡,这也能理解,毕竟不是大厂,服务器能力有限,短时间难以承担巨大的访问压力。
彼时腾讯元宝还处于200名开外的“小透明”。但从2月13日起,腾讯元宝接连的更新中接入DeepSeek-R1 671B满血版,并加入腾讯混元自研推理模型T1作为DeepSeek的补充。
做用户产品,腾讯是专业的,强大的服务器能力与铺天盖地的宣发能力,让腾讯元宝在3月3日反超DeepSeek,成为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排行榜上免费APP的第一。
巨头的生态能力,还是太强了,在字节跳动的流量与技术加持下,DeepSeek活跃用户也没能一直领先下去。
QuestMobile数据显示,2025年8月份,豆包月活跃用户规模超越DeepSeek,登上中国原生AI App月活榜第一。
如今毫无疑问是AI时代,纵观AI的行业发展中,吃尽红利的仍然是各巨头们。
像寒武纪一飞冲天的背后,百度股价创下2023年10月以来的新高,阿里也紧跟着持续大涨,腾讯控股市值也在时隔3年重回6万亿港元。
在垂直独角兽们发力的时候,巨头们已经在AI领域深耕多年,在阿里的3800亿战略下,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,腾讯则是直接将三大主业的业务提升归功于AI。
甚至反直觉的是,拼多多也是个技术驱动的公司。
2024年,拼多多研发投入127亿元,其员工组成中,产品研发人员占比高达38%,这是很多科创型公司都达不到的。
而AI的另一大分类自动驾驶,领跑的也是巨头们。
百度的萝卜快跑早已经不满足只在武汉成为招牌,在今年下半年就宣布与Ube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并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汽车,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。
滴滴自动驾驶也于10月11日宣布获得D轮融资,融资总额20亿元,用于推动L4自动驾驶应用落地。
从2019年至今,滴滴自动驾驶已获得数轮融资,加上此次D轮,累计融资已超130亿元。量产Robotaxi车型计划2025年底量产交付,并将于2026年在广州、北京等局部区域开启投放。
资本总是会不断朝着高回报的地方冲刺,巨头们的规模化优势与资金优势很难被撼动,
巴菲特喜欢强调护城河,喜欢强调经济性商誉,本质上就是这些有着强大生态与护城河的巨头们往往有着高ROIC(资金回报率),它们可能不经常在爆发期,但当某个风口与变革出现时,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。
而且巨头的价值还在于它们的生态运营中,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增量。
前段时间外卖大战的时候,我在一家店里排队买喝的,期间除了吧台数量惊人的饮品,进出取餐的红黄蓝外卖小哥身影外,还有一位年纪不小的阿姨来拿自己的“自取”订单。
一般而言,奶茶店看到这类身影大多是陪着孙子孙女买喝的,但这位阿姨却是买来自己喝。出于好奇闲聊了两句,按这位阿姨的说法,还是她小孙女教给她怎么点的,自取不用配送费,遛弯到此,顺便买来尝尝。
想必如果不是补贴大战,这杯柠檬水应该是阿姨自己泡的茶或者开水,但补贴下,原本不是奶茶店核心消费群体的阿姨,也愿意花上1.9元尝尝年轻人喜欢的味道。
此前很多人谈论补贴战下,平台在亏损补贴,商家利润也被压得很低,但换个思路想一想,没有补贴与优惠券,可能这笔订单压根就不会出现,收益为零。
前不久各地都有五星级酒店摆摊的情况出现,它们的价格也不贵,这也是在生意不好的情况下,将闲置的店员劳动力调动起来,清清食材库存,少赚也比闲着强。
巨头们的价值永远在于为平台的多边创造增量,也因此当喧嚣的补贴战告一段落,真正留存下来的,是用户用脚投票的习惯,是环环相扣的生态协同,是难以复制的资源优势。
这或许就是巴菲特眼中,那门“好生意”最迷人的样子。
免责声明: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,展开评论,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、及时性。
另: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。